寿光教育云

寿光市小学智慧校园(裴岭)

>学校首页>家校育人>家校沟通>内容详情

家校合作共同教育案例

发布时间: 2020-10-23 12:29 发布单位: 张秀霞张庆春 浏览量: 121 【公开】

家庭与学校共同教育是永恒的话题,它是指将学校的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互相补充,使教育目标一致、方法互动、内容补充,从而让学生各方面得到健康成长,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教师经常与家长沟通,定期了解孩子在家里的状况,会更有利于对孩子进行教育。在此,我就身边学生的一个案例,来探究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来达到相辅相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目标。

 

我在乡村一所小学任教。这里的学生多数是进城务工子女,父母忙于生计,每天早出晚归无暇顾及子女,家中虽有老人在家照顾,但由于年老体迈,只能解决孩子的温饱问题,至于学习,也是有心无力。孩子长期缺少关爱,,缺乏管教。个别听话、自觉的孩子,学习还基本跟得上;但要是任性、懒隋的孩子,学习也就一塌糊涂了。小李同学就是我教育过的学生中,比较难搞的一个。    

 

小李同学是个五年级的学生。他父亲长年在广州打工,家里就剩下他和妈妈,妈妈在家附近的工厂上班,每天早上8点上班,晚上7、8点才下班,根本没有办法很好的照顾他,年迈的爷爷奶奶有则在老家,小李严重缺少关爱,缺乏管教。但他生性好动,整天游手好闲,在学校要么睡大觉,要么打架。成绩差不说,还跟了一帮社会小青年经常出入网吧,甚至整夜不回家。妈妈拿他没办法,老师说起他也头疼。 

 

刚升上五年级时,作为他班主任的我,很快就领教了他的“厉害”。记得有一天早上8点,我发现他没来上学,打电话到他家,妈妈说他昨天晚上就没有回家,她找了好多地方都没有找到,她现在就再去找找看。当时我就在想:“管他呢,反正我已经报告他家里了,就算有什么事,也赖不到学校或老师的头上。”可转眼又想:“不行呀,他妈妈已经管不了他了,如果老师也不严加管治的话,今天他去上网,明天也许做更加离谱的事情。” 

 

于是,我马上将这事报告了学校,然后和几个领导一起到附近的网吧逐一寻找。终于找到了满眼通红却网瘾十足的他,我们把他“请”回了学校。学校领导依然狠狠地批评了他,再送他回到教室。而我深知他是“批评接受,思想照旧”的人。所以,我打通了他父亲的电话,叙述了事情的严重性。幸好他父亲的认识还是好的,很快他的父亲辞去了广州的工作回来了。此后,针对小李的问题,我多次与他父亲联系,建立了联系表,我们针对孩子的问题经过了多次交流商讨,这期间既有失败也有成功,孩子良好的观念和信念尚未完全形成,且极不稳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迁和教育的作用不断变化。通过这段时间的矫正,小李的情况也有了微妙的变化。在父亲的管束下,他晚上能准时体息,上学也就不迟到,课堂上也不睡觉了。在一次年级趣味运动会上,我班获得了第一名,全班同学都欢呼雀跃,就连小李也不例外,要知道他以前对班集体的事是毫不关心的。我捕捉到这点后,马上找到小李对他说:“你看,我们作为班中的一员,能为班集体争光是件多么荣耀的事,再有,班里取得了荣誉,我们也感到骄傲呀,对吧?相反,如果班里的某个成员做了坏事,那就等于损坏了集体的荣誉,同学们又会怎么看呢?”一番话过后,小李红着脸,低着头说:“老师,我知道错了,我以前做了很多损坏班集体的事,又让家人和老师担心,我以后再也不会了。”这是良好的开端,我在心里窃喜。随后,我特意安排班长与小李同桌,一边辅导他学习,一边约束他的行为。很快,他就融入班集体的生活了,成绩也稳步上升。 

 

反思:

 

由此可见,像小李这类的学生内心是十分孤独的,生活缺少温暧、学习遭遇挫折,他之前所做的一切,就是想引起大家的注意,但没想过方法的对与错。所以对出现了问题的青少年,教师、家长也不要悲观失望或责怪学生,要像朋友一样协商,不要说教,双方互相尊重,使他们明确学习是主要任务,然后列出网瘾对青少年的危害,如荒废学业,损伤身心健康,上网要钱,而钱不够便会养成说谎的习惯,上网占用时间过多会疏远亲情与友谊,不利身心发育。与此同时,家长还要主动与老师配合。对于在网络中已经迷路的青少年,我们不能一概否定,应当理解他们,用心去感受他们,帮助排解心理困扰,想方设法转移他们对网络的依恋,充实青少年的精神生活和娱乐,而不让其上网则必须找别的爱好替代。如打球、陪孩子做游戏、锻炼等。同时不要压抑青少年上网的欲望,要使他们有正确的上网态度,在现实中一样能敞开心扉。另外要注意尊重他们的个性,这些青少年大多都聪明、好学、个性强而又任性,他们渴望的是坦城、理解和尊重,有些家长采取严禁方式,不仅与事无补,反而加重逆反心理,甚至酿成离家出走的悲剧。总之,对待问题青少年,关爱和理解是最重要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只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学的目的上、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因而,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家长有效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教育,关系到学校育人环境的全面改善,也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我始终相信,只有家校的合力才会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地发展。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主办:潍坊市寿光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技术服务支持:武汉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天喻爱书人现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400-1166-112  举报电话:(0531)889286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6-5253099    举报邮箱: sgsdjg@wf.shandong.cn   
Copyright© 2021 shg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7008676号-1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