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同培养孩子阅读素养
【在学生的阅读素养培养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类型多样的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应既涉及文学类和说明议论类的连续文本,也应该涉及那些包含图表、说明书之类的非连续文本。】
中小学生的阅读素养如何,不仅仅是孩子个人努力的结果,还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国外的测评项目除了监测孩子阅读素养的表现之外,还了解各种因素是否会对孩子的阅读产生影响。他们制定一系列的相关调查问卷,包括学生问卷、家长问卷和学校问卷,要求学生、学生家长、教师和校长填写,以此来查看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对学生阅读情况的影响。例如,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就设置了4种调查问卷:分别是学生调查问卷、家庭调查问卷、教师调查问卷和学校调查问卷。(见附表2)
通过对国际学生评价项目和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这几年监测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监测结果都比较一致,这对于我们培养中小学生的阅读素养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这些监测结果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就学生的情况来看,学生为了兴趣在阅读上花的时间越多、阅读材料类型越丰富、阅读态度越积极,他们就越容易成为一个好的阅读者。在学生的阅读素养培养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去阅读,爱阅读,增加学生在阅读上所花的时间,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类型多样的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应该既涉及文学类和说明议论类的连续文本,也应该涉及那些包含图表、说明书之类的非连续文本。另外,学生对自身阅读情况和阅读水平的感知比较准确,和监测结果一致。
就家庭环境来说,家长的阅读习惯和对待阅读的态度会影响孩子的阅读表现。在家中,父母每周花在阅读上的时间越长(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认为一般每周应该在6个小时以上),家长对孩子进行阅读的行为越支持,孩子的阅读表现会越好。而家庭对孩子阅读除了提供精神上的鼓励之外,还应该在物质上为孩子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的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拥有的儿童书籍越多,孩子的阅读表现就越好。另外,父母应该鼓励孩子与自己讨论交流有关文化和社会的问题,这样也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其自身的阅读素养。
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交流状况也与孩子的阅读表现有密切的关系。父母经常与学校保持联系、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其孩子的阅读表现相对会比较好。
就学校环境和教学情况来看,学校提供的阅读资源丰富程度、学校的安全状况与学生的阅读水平有较大的关系。那些阅读资源比较丰富、校园内外安全状况较好的学校,学生阅读表现会比较好。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研究发现是,高阅读水平的学生在阅读课上更愿意选择默读而不是大声朗读。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众多参与监测的国家中,56%的老师每天会要求大部分四年级学生对着所有学生进行大声朗读。相比之下,学生很少会对着自己大声朗读。有趣的是,那些经常独自默读的学生阅读表现水平更好。
就国家的这个大背景来说,国家的经济情况和教育情况也会对孩子的阅读素养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在人均GDP高的国家,学生阅读平均水平会相对较高。国家在学生教育上的投入状况也会影响学生的平均阅读水平。
提高孩子的阅读素养,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如果学校和学生家长这两方力量能够为孩子的阅读提供肥沃的泥土、充足的阳光和水源,不需要更多的担心和催促,孩子必然会像那美丽的花朵,从含苞欲放的花蕾顺利成长为姹紫嫣红的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