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单元整合备课修订
走进毛泽东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单元整合一览表】
人文主题 | 课型 | 课题 | 课时 | 基本语言训练点 | 个性语言训练点 | 结合点 | 备课人 | 单位 |
走进毛泽东 | 群文阅读课 | 《青山处处埋忠骨》 《毛主席在花山》 | 1 | 通过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 细节描写人物 | 通过细节描写体会毛泽东的凡人情怀 | 刘文杰 | 羊口新区双语学校 |
《青山处处埋忠骨》和《毛主席在花山》
备课人:刘文杰
【课 型】:群文阅读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以及毛泽东主席对普通群众的情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毛泽东常人的情感世界和超人的博大胸怀。
【教具准备】
查阅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经过、结果、伟大意义,了解毛岸英其人及赴朝的缘由、牺牲时的实情实景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生齐诵《七律﹒长征》感受毛泽东的伟人形象)
同学们,这首《七律﹒长征》让我们认识了诗人毛泽东,领略了他伟人的胸襟和情怀;《开国大典》让我们认识了亿万群众敬仰的领袖毛泽东,今天我们再来读两篇文章,再次走近毛泽东,感受他普通人的的情感世界。
(出示课题)27、青山处处埋忠骨 28、毛主席在花山 (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同学们,请结合你对两篇课文的预习,再快速的把课文默读一遍,边读边思考两篇文章分别讲了关于毛泽东的哪些事呢?
2.指导学生回答(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听闻这个噩耗后极度悲痛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师评价(《毛主席在花山》讲了几件事呢?请像老师这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请群众,学生继续概括:送茶水、帮推碾)
三、研读课文,通过细节描写体会主席的心情。
(师深情述说)同学们,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老年丧子,何况丧的是他最心爱的长子!是自己家为革命牺牲的第六位亲人!所以,儿子牺牲的消息对主席来说,简直就是个噩耗。这种痛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那么,文中哪些细节描写的句子可以看出主席此时悲伤的心情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这些句子,读一读。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体会。
A预设一: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一位近60岁的老人,听到爱子牺牲的噩耗,不说话,不吃饭,只是不住地抽烟,谁不为之难过?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几句话?
请放慢语速,用低沉悲伤的语调读,抓住加粗部分字重点再读一下,感受通过细致的动作描写,表达的主席悲痛的心情。(师生评价,小组交流)
B“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这一段,作者是通过什么来刻画人物形象的?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小组交流讨论)
师小结:老人不愿意相信爱子已死,一声声想把儿子唤醒。老人这种悲痛能不感染我们吗?伟人也是血肉之躯,伟人也有丧子之痛。以上作者通过队主席的动作、语言的刻画,反映了主席的凡人情怀。(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主席心中的呼唤)
C预设二:“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小结:这是父亲对儿子很自然的一种感情,毛泽东想到儿子奔赴朝鲜战场时,自己因为工作繁忙未能去相送,作为父亲,谁又不想和死去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呢?至此,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D预设三: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从毛主席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能体会出什么?
(当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由毛泽东签字时,他又迟疑了,“黯然的目光”,这是经历过悲痛后的自然神情,“转向窗外” “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方面表现出他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而一签字,就意味着永远也见不到自己的爱子了,岸英将永远留在异国他乡,真是落笔千钧啊!这一处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出毛泽东是伟人,也是凡人。而其中的两个疑问句,更反映出了主席不愿相信自己的儿子真的去世了。)
总结:同学们,正是这些细节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身为父亲的毛主席所具有的普通人的情怀。(板书:普通人)
让我们带着主席失去爱子的悲痛、内疚与自责五味杂陈再来读读这些句子吧!(配乐找几位学生读以上这几句话)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读到这里,你又认识了一位怎样的毛泽东?伟大。毛主席是一位领袖也是一位父亲,他具有普通人的情感,更具有普通人所不具备的伟人情怀。)(板书:伟人)
四、迁移运用,学习28课
同学们,《青山处处埋忠骨》通过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让我感受到一个主席的凡人情怀、博大胸襟。那么,《毛主席在花山》又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怎样的主席呢?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现在,请同学们默读一遍课文,看看本课又描写了一位怎样的主席?你是从哪些细节描写中感受到的呢?(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全班交流。)
A请大家齐读这句话“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到底是见过还是没见过呢?这个都不重要了,奇怪的是这个老人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也许他从来没见过毛主席,可是毛主席也像平时见过的老乡、朋友,那样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青山处处埋忠骨》和《毛主席在花山》两篇课文,了解了毛主席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体会到了主席的伟人胸怀、博大胸襟以及他热爱群众、关心群众的优秀品质。课下请同学们继续阅读主题丛书7“人际世界”中七篇文章,去进一步认识他,了解他。
【板书设计】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普通人 无比悲痛 凡人情怀
伟人 无私的襟怀 伟人胸怀
28.毛主席在花山
请群众回来碾米 关心群众
给碾米群众送茶水 爱护群主
给群众推碾子 平易近人
【教学反思】
优点:
建议:
备课教师单位:寿光市羊口新区双语学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