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机械运动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学习目标】

1.知道长度、时间单位及换算关系,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少误差的方法

2.认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会选用适当的工具和方法正确测量

3.通过经历科学地测量过程,培养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重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和使用合适工具测量长度。

【难点】刻度尺使用时的估读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学习过程】

学习任务一:长度的单位

  1.   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主单位是什么?辅助单位还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什么?

 

 

学以致用

(1)1千米=(1000 )米      1米=(100 )厘米      1厘米=( 10 )毫米     

10km=      nm        10-4m=       mm            104mm=         m

106nm=       km       106μm=       m           104cm=        km     

2下列长度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C  )

A.0.96nm=0.96nm×10-3μm=9.6×10-4μm

B.9.6cm=9.6÷100=0.096m

C.1cm2=1c1cm=0.010.01m=0.0001m2=10-4m2

D.1cm3=1c1cm=0.010.01m=0.0001m3

学习任务二:长度的测量

  1. 58b89905c2d3f7ff3845636c367ecbc主要的测量工具是什么?在使用前,要观察哪些物理量?

 

 

2.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

学以致用

(3)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方法正确的是( D 

73b723ee4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D )

A.1cm、5.50cm   B.1cm、8.30cm  

C.1mm、8.30cm   D.1mm、2.80cm

(5)用分度值为1毫米的刻度尺测一钢笔的长度,记录结果正确的是( B)

  1. 14.1cm    B.14.41cm   C.14.41mm   D.144mm

6200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对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进行了测量,结果是8844.43m.数据表明,这次测量所用仪器的精度(最小分度值)是( B )

A.1m      B.1dm      C.1cm      D.1mm

3.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思维拓展)

累积法:

平移法:

以直代曲法:

化曲为直法:

滚轮法

组合法

学以致用

(7)要测量如图所示的一根曲线的长度,你认为可取的方法是( B

A.用平直的刻度尺在曲线上从起点到终点慢慢移动,直接读出数值
B.用一条细丝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细丝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细丝线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这两点间距离,即是曲线的长度
C.用橡皮筋代替细丝线,测量过程同B
D.以上方法均可

学习任务三:时间的测量

1.在国际单位制(SI)中时间的主要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什么?

 

2.停表如何读数?

学以致用

8)如右图停表的读数依次为5min37.5s  

1min39.8s   

学习任务四:误差及错误(易错点)

1.误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错误是有什么导致的?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2.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

 

学以致用

9关于误差,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 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                

B. 无论用多精密的仪器测量,都不可能没有误差
C. 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减少误差        

D. 误差是难免的,所以减少误差是不可能的

10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达标检测

1选择题

1宇航员麦克莱恩进入空间站四个月后,她发现无法穿上从地面带去的宇航服,原因是她在失重环境下长高了如图所示,这四个月她长高了(   C 

figure

A5cmB5.0cmC5.00cmD5.000cm

2.某同学先后四次测量同一物体的宽度,测得的数据分别是2.57cm、2.61cm、2.58cm、2.58cm,则测得该物体宽度为( A )

A2.58cm    B2.57cm    C2.576cm    D2.577cm

3某同学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测量了一物体长度,共测量了8次,记录的结果如下:5.24dm、5.23dm、5.2dm、5.245dm、5.86dm、5.25dm、5.22dm、5.24dm.则该物体长度是 C

A5.233dm                    B5.31dm                   C5.23dm                               D5.2325dm

4下列单位换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B

A3.75m=3.75m×100=375cm                     B3.75m=3.75×100cm=375cm

C3.75m=3.75×102cm=0.375cm                  D3.75m=3.75m×100cm=375cm

5.用厚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其中方法正确的是(   D )

6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测量长度时,若刻度尺的零刻线已磨损,可以从其他没有磨损的刻线起测量

B测量长度时,读数的视线应与尺面平行

C测量长度时,必须从尺的零刻线起测量,否则测量就是错误的

D测量长度时,只要读到刻度尺的分度值

7发育正常的小雷身高约1.7m,为了准确测量两手伸开的臂展长度,应选用的刻度尺是(A

A量程0~2m,分度值1cm    B量程0~10m,分度值1dm

C量程0~1m,分度值1cm    D量程0~15cm,分度值1mm

8下面叙述的几种测量圆柱体周长的方法中,不能用的是( D   )

A把一纸条紧包在圆柱体上,在纸条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个孔,然后把纸展开,用刻度尺量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B在圆柱体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圆柱体在纸上滚动一圈,用刻度尺量出纸上两颜色点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C用细丝线在圆柱体上绕上一圈,量出丝线的长度即可

D用一根橡皮筋拉紧在圆柱体上绕一圈,量出绕过圆柱体橡皮筋的长度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9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的原因 B  

A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B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

C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

D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课本

10. 身高160cm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一下估测,接近真实值的是(  )

A. 教室宽5庹,约8m(庹: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B. 教室长10步幅,约30m(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C. 课桌长4柞,约2.8m(柞: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D. 物理课本厚1指宽,约10cm

11要测量eqIdf1bd69290a464f71ac73b93c51985105元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项是  D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值分别测出eqId11f75c152f5341f39d020095cecda9b3eqIdf1bd69290a464f71ac73b93c51985105元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多次测出eqId11f75c152f5341f39d020095cecda9b3eqIdf1bd69290a464f71ac73b93c51985105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求平均值后再除以eqId11f75c152f5341f39d020095cecda9b3,求得一个eqIdf1bd69290a464f71ac73b93c51985105元硬币的厚度

12.关于错误和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有关[来源:..]B.测量时多估计几位数字就能减小误差

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错误[来源:Z|xx|D.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将能完全消除误差

13(多选)甲、乙两人用两个刻度尺,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甲测得的结果是eqIde8435f59fb9641a4bd1aa430eaa8b6d8,乙测得的结果是eqId6a3ff31f5fcc404081fb08d788f7f96d,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D 

A两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相同B乙读数比甲更精确

C两人结果中必定有一个是错误的D两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实验题

14. 如图所示,用最小刻度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以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1)(a)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1cm___,物体A长度为__2.4___cm

(2)(b)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1mm__,物体A长度为_2.40____cm

15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

(1)如图甲中秒表的示数为__228.6___s。

(2)如图乙所示小明用A、B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正确放置的是   B,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物体的长度为3.40cm

(3)用刻度尺测量某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25.1mm、25.2mm、25.1mm、27.2mm、25.3mm.其中一次明显是错误的,它是__27.2mm___;其他四组结果的尾数不相同,这属于测量中的___误差__(选填误差错误),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25.2mm___

16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线圈的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A____,错误的步骤是___C___,还缺少的步骤是F.用细铜丝的线圈总长度l2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铜丝的直径d

(2)改正错误后,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DEBF

知识拓展

17.面积单位的换算公式推导

=   107       = 107        =  109 

=  10-7       =  10-5       =  10-5 

18.体积单位的换算公式推导

20ml=  20  cm3; 1000cm3=    dm3; 1000cm3=    m3; 2500l=    m3

2.5m3= 2.5×106    cm3;  0.5l=   0.5×103   cm3;2.5m3= 2.5×103   l;     2.5l= 2.5×103    cm3

19. 小明和小高用各自的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张课桌的长度,小明测量的结果是122.9cm,小高测量的结果是1.228m,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两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相同的B. 小高的读数比小明的读数准确

C. 两人中至少有一人的测量是错误的D. 小明的刻度尺分度值是厘米,而小高的刻度尺分度值是毫米

20.如右图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C

  1. 5.3cm            B. 5.25cm        

C. 3.25cm           D. 3.3cm

2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柱体直径,其中测量方法最佳的是( C   )

A.    B.   C.D.

22.关于错误和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A.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有关[来源:..]B.测量时多估计几位数字就能减小误差

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错误[来源:Z|xx|D.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将能完全消除误差

23.夏天晴朗的午后,小明想测量校园内一棵松树的高度,他只有一把皮卷尺,细竹竿一个,不借助其它器材.请你帮助小明设计如何测出松树的高度。

:(1)用皮卷尺量出松树在太阳下影子的长度L松、细竹竿的高度h竿、影子的长度L竿;

(2) 利用物高与物影的比值不变,即h松:l=h杆:l杆得,松树的高度:h= h.L/l

收获反思

 

每课一星

   郑绵平,193411月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芗城西桥街道一个手工业者家庭。他年幼时,正值日寇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时刻,日寇飞机经常从厦门沦陷区飞到漳州市区轰炸。在一次轰炸中,姐姐带郑绵平逃离时,差一点被炸死。后,母亲就带着孩子们逃难到农村老家。满腔的民族恨与落后就要挨打的现实深深印记在郑绵平幼小的心灵中。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纪律严明深得民心,他一心想参军。后来,周总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以及漳州市第一中学的钱学正、朱国正等老师对化学和物理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传授,使他对科学产生了兴趣,并立志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于是高中毕业时他选择了最艰苦的地质行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大学地质系。

    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的救助下,他顺利完成学业并开启科研生涯。为此,郑绵平耕耘盐湖事业一辈子,为新中国的盐湖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