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教育云

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中心小学

>学校首页>菁菁校园>规章制度>内容详情

推普周语言文字法制宣传资料

发布时间: 2018-11-29 08:22 发布单位: 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中心 浏览量: 283 【公开】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全文如下。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现就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1.重要意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中,自觉肩负起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新、富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增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同时要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迫切需要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迫切需要加强政策支持,着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2.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3.基本原则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立足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解决现实问题、助推社会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共建共享,注重文化熏陶和实践养成,把跨越时空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

——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不复古泥古,不简单否定,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不断补充、拓展、完善,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坚持交流互鉴、开放包容。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取长补短、择善而从,既不简单拿来,也不盲目排外,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交流,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坚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市场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推动形成有利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

4.总体目标。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

二、主要内容

5.核心思想理念。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

6.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7.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滋养了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响。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三、重点任务

8.深入阐发文化精髓。加强中华文化研究阐释工作,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深刻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丰厚滋养,深刻阐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之需,深刻阐明丰富多彩的多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基本构成,深刻阐明中华文明是在与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的,着力构建有中国底蕴、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加强党史国史及相关档案编修,做好地方史志编纂工作,巩固中华文明探源成果,正确反映中华民族文明史,推出一批研究成果。实施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构建准确权威、开放共享的中华文化资源公共数据平台。建立国家文物登录制度。建设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革命文物资源目录和大数据库。实施国家古籍保护工程,完善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评定制度,加强中华文化典籍整理编纂出版工作。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藏革命文物普查建档制度。

9.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编写中华文化幼儿读物,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创作系列绘本、童谣、儿歌、动画等。修订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课程教材。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重视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建设。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开设中华文化公开课,抓好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研究制定国民语言教育大纲,开展好国民语言教育。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文化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10.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抢救保护濒危文物,实施馆藏文物修复计划,加强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名人故居保护和城市特色风貌管理,实施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做好传统民居、历史建筑、革命文化纪念地、农业遗产、工业遗产保护工作。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成为中华文化重要标识。推进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方言文化。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工作,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经典文献的保护和传播,做好少数民族经典文献和汉族经典文献互译出版工作。实施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整理研究和保护传承。

11.滋养文艺创作。善于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艺术价值与时代特点和要求相结合,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进行当代表达,推出一大批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科学编制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现实题材、爱国主义题材、青少年题材等专项创作规划,提高创作生产组织化程度,彰显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审美风范。加强对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曲艺杂技和历史文化纪录片、动画片、出版物等的扶持。实施戏曲振兴工程,做好戏曲“像音像”工作,挖掘整理优秀传统剧目,推进数字化保存和传播。实施网络文艺创作传播计划,推动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剧、微电影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中华文化电视传播工程,组织创作生产一批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具有大众亲和力的动画片、纪录片和节目栏目。大力加强文艺评论,改革完善文艺评奖,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研究评论体系,倡导中华美学精神,推动美学、美德、美文相结合。

12.融入生产生活。注重实践与养成、需求与供给、形式与内容相结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价值,提炼精选一批凸显文化特色的经典性元素和标志性符号,纳入城镇化建设、城市规划设计,合理应用于城市雕塑、广场园林等公共空间,避免千篇一律、千城一面。挖掘整理传统建筑文化,鼓励建筑设计继承创新,推进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延续城市文脉。加强“美丽乡村”文化建设,发掘和保护一批处处有历史、步步有文化的小镇和村庄。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涵养企业精神,培育现代企业文化。实施中华老字号保护发展工程,支持一批文化特色浓、品牌信誉高、有市场竞争力的中华老字号做精做强。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加强对传统历法、节气、生肖和饮食、医药等的研究阐释、活态利用,使其有益的文化价值深度嵌入百姓生活。实施中华节庆礼仪服装服饰计划,设计制作展现中华民族独特文化魅力的系列服装服饰。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规划设计推出一批专题研学旅游线路,引导游客在文化旅游中感知中华文化。推动休闲生活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培育符合现代人需求的传统休闲文化。发展传统体育,抢救濒危传统体育项目,把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全民健身工程。

13.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综合运用报纸、书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站等各类载体,融通多媒体资源,统筹宣传、文化、文物等各方力量,创新表达方式,大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实施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工程。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群艺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编纂出版系列文化经典。加强革命文物工作,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做好革命遗址、遗迹、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和利用。推动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深入开展“爱我中华”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重大历史事件和中华历史名人纪念活动、国家公祭仪式、烈士纪念日,充分利用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遗迹等,展示爱国主义深刻内涵,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国民礼仪教育。加大对国家重要礼仪的普及教育与宣传力度,在国家重大节庆活动中体现仪式感、庄重感、荣誉感,彰显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时代价值,树立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研究提出承接传统习俗、符合现代文明要求的社会礼仪、服装服饰、文明用语规范,建立健全各类公共场所和网络公共空间的礼仪、礼节、礼貌规范,推动形成良好的言行举止和礼让宽容的社会风尚。把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体现在社会规范中,与制定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相结合。弘扬孝敬文化、慈善文化、诚信文化等,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行动和学雷锋志愿服务。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挖掘和整理家训、家书文化,用优良的家风家教培育青少年。挖掘和保护乡土文化资源,建设新乡贤文化,培育和扶持乡村文化骨干,提升乡土文化内涵,形成良性乡村文化生态,让子孙后代记得住乡愁。加强港澳台中华文化普及和交流,积极举办以中华文化为主题的青少年夏令营、冬令营以及诵读和书写中华经典等交流活动,鼓励港澳台艺术家参与国家在海外举办的感知中国、中国文化年(节)、欢乐春节等品牌活动,增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

14.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创新人文交流方式,丰富文化交流内容,不断提高文化交流水平。充分运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文化节展、文物展览、博览会、书展、电影节、体育活动、旅游推介和各类品牌活动,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支持中华医药、中华烹饪、中华武术、中华典籍、中国文物、中国园林、中国节日等中华传统文化代表性项目走出去。积极宣传推介戏曲、民乐、书法、国画等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让国外民众在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受魅力。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合作。鼓励发展对外文化贸易,让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特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探索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与交流新模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方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中华文化传播格局。推进国际汉学交流和中外智库合作,加强中国出版物国际推广与传播,扶持汉学家和海外出版机构翻译出版中国图书,通过华侨华人、文化体育名人、各方面出境人员,依托我国驻外机构、中资企业、与我友好合作机构和世界各地的中餐馆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展示好中国形象。

四、组织实施和保障措施

15.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切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加强宏观指导,提高组织化程度,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考核评价体系,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整合各类资源,调动各方力量,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协同推进、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新格局。各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要按照责任分工,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机制,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16.加强政策保障。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相关扶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注重政策措施的系统性协同性操作性。加大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支持力度,同时统筹整合现有相关资金,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重点项目。制定和完善惠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项目的金融支持政策。加大对国家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珍贵遗产资源保护利用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相关领域和部门合作共建机制。制定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规划。制定和完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相关政策。完善相关奖励、补贴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捐赠或共建相关文化项目。建立健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制度,培养造就一批人民喜爱、有国际影响的中华文化代表人物。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激励表彰制度,对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传播交流作出贡献、建立功勋、享有声誉的杰出海内外人士按规定授予功勋荣誉或进行表彰奖励。有关部门要研究出台入学、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倾斜政策和措施,用以倡导和鼓励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

17.加强文化法治环境建设。修订文物保护法。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公共图书馆法等相关法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有关工作作出制度性安排。在教育、科技、卫生、体育、城乡建设、互联网、交通、旅游、语言文字等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内容。加大涉及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律法规施行力度,加强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各行政主管部门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完善联动机制,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依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形成礼敬守护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法治环境。各地要根据本地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现状,制定完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

18.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创造性。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坚持全党动手、全社会参与,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农村、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城乡基层。各类文化单位机构、各级文化阵地平台,都要担负起守护、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要积极参与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与利用,生产丰富多样、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相统一、人民喜闻乐见的优质文化产品,扩大中高端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充分尊重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主体地位,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发挥公众人物的示范作用,发挥青少年的生力军作用,发挥先进模范的表率作用,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积极作用,发挥文化志愿者、文化辅导员、文艺骨干、文化经营者的重要作用,形成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

 

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

规划纲要(2012—2020年)

序言

第一章指导思想

第二章目标和任务

总体目标

主要任务

()大力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加强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监督检查和服务

()提高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

()弘扬传播中华优秀文化

()加强语言文字法制建设

第三章重点工作

推广普及

()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

基础建设

 ()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

()语言数据库和语料库建设

()语言国情调查

督查服务

()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监督检查和服务

()国家语言应急服务和语言援助服务

()手语盲文规范和推广

能力提升

()构建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体系

()提升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十一)提升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科学保护

(十二)各民族语言文字科学记录和保存

(十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

(十四)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抢救和保护

文化传承

(十五)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

(十六)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合作交流

第四章创新与保障

创新理念思路

创新工作机制

创新管理服务

扩大对外开放

强化人才保障

提高科研水平

加大宣传力度

保障经费投入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是促进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语言文字事业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社会性和全民性特点,是国家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历史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都对语言文字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树立和增强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推进语言文字事业全面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第一章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尊重语言文字发展规律,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视野改革创新,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加强语言文字基础建设和管理服务,增强国家语言实力,提高国民语言能力,构建和谐语言生活,服务教育现代化,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进语言文字事业全面发展

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是维护国家主权统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要健全完善语言文字法律制度规范,加强宏观政策指导要增加法治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大培训测试及评估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

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要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强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升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高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各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树立各民族语言文字都是国家宝贵文化资源的观念,有针对性地采取符合实际的保护措施,充分发挥语言文字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构建和谐语言生活语言文字工作要创新理念和体制机制,要自觉融入国家改革发展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主动结合教育文化传媒信息商务等领域的建设和发展,坚持监督检查和服务社会并举科学规划各种语言文字的定位和功能,妥善处理语言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语言文字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第二章目标和任务

总体目标

2020,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汉字社会应用的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汉语拼音更好地发挥作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基本满足社会需求,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语言文字社会管理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各民族语言文字的科学保护得到加强语言文字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国家语言实力显著增强,国民语言能力明显提高,社会语言生活和谐发展

主要任务

()大力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宣传教育力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列入普法教育内容,增强教师机关工作人员和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法制意识,树立全体国民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意识

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2015,普通话在城市基本普及,在农村以教师学生和青壮年劳动力为重点基本普及,汉字社会应用基本规范;2020,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全社会基本普及,全国范围内语言交际障碍基本消除

加快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积极稳妥推进双语教育2020,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达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要求,完成义务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加大汉语拼音方案的推行力度加强学校汉语拼音教学充分利用汉语拼音作为拼写和注音的工具,进一步发挥其在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领域,以及信息处理国际交往国际汉语教育和海外华文教育中的作用

()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树立科学的语言文字规范观,进一步完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体系妥善处理语言文字规范与发展的关系,深入研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制定和施行的规律,积极做好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宣传普及和应用的社会服务工作推进语言文字标准化建设加强国家语言文字标准的统筹管理,健全语言文字标准的层级和体系加快制订完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基础标准应用能力标准评测认证标准通用手语和通用盲文标准外国语言文字使用规范,重点建设教育信息处理广播影视新闻出版辞书编纂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标准及时开展标准的复审修订等工作

提升语言文字信息化水平加强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语言文字基础工程建设,开展以语言文字处理为核心的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高中文信息处理水平建设语言文字数据库资源库和学习平台

 ()加强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监督检查和服务

强化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学校机关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行业和公共场所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教材图书(特别是辞书)影视剧等文化产品和信息技术产品语言文字使用的监督检查加强外国语言文字使用管理,推进外语中文译写规范工作

加强社会语言生活监测和引导引导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打造社会语言生活监测平台,跟踪研究语言生活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纠正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的现象,引导社会语言生活健康发展,形成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社会氛围

做好语言文字社会咨询服务工作建设语言文字应用咨询服务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多种手段,为社会提供语言文字政策法规规范标准和语言文字使用等的咨询服务

()提高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提高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建立和完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体系,提高全社会对语言文字学习的重视程度,促进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升

受过初等教育的国民普遍具备普通话规范汉字和汉语拼音的应用能力;具有中等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国民,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达到相应要求,具有较好的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表达沟通的能力全社会语言规范意识进一步增强,公民在公共场合自觉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

正确处理各种语言文字关系依法妥善处理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汉语方言繁体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关系及学习使用问题,努力营造守法健康和谐的社会语言文字环境

增强全社会的语言资源观念和语言保护意识积极开展树立语言资源观念和科学保护意识的各项公益性活动加强各民族语言文字的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利用加强语言资源数字化建设,推动语言资源共享,充分挖掘合理利用语言资源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建立和完善语言资源库,探索方言使用和保护的科学途径,用现代技术手段记录保存少数民族濒危语言

()弘扬传播中华优秀文化

充分发挥语言文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作用积极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等活动,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

拓展深化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建立民间语言文字协商机制,促进语言文字学术交流和语言文化交流,为港澳台同胞学习使用普通话提供服务

推进国际汉语教育加强国际汉语教育教师培训教材建设和教学研究,继续推动汉语相关水平测试向海外拓展,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继续发挥普通话规范汉字和汉语拼音方案在国际汉语教育和海外华文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提升中文国际地位促进中文成为有关国际组织的正式工作语言国际会议的会议语言,提升中文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扩大深化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语言文化交流与合作

()加强语言文字法制建设

研究修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争取在2020年前完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修订工作及时跟踪研究语言文字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实际需要和研究成果,研究制定配套的法规规章加强语言文字执法工作,增强公民依法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使有关法律规定落到实处

第三章重点工作

推广普及

()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

继续实施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项目完善国家级和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项目标准,将示范校创建作为教育质量监测高校教学评估各级示范性学校评审等工作的重要内容

继续推进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坚持重在建设,重在过程,重在实效的原则,调整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对尚未达标的城市加强指导检查督促二类城市在2015三类城市在2020年完成达标验收建立城市评估复检制度,促进已达标城市保持并不断提高规范化水平推动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纳入文明城市创建各级政府及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范围

开展区域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工作以城市为中心辐射带动农村地区,促进区域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整体提升由省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根据实际制订区域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推进方案,开展试点,分步实施

推进重点行业系统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推动学校机关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公共服务行业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

时开展行业规范化示范单位创建评估工作推动军队系统语言文

字规范化建设和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

教师校长(园长)普通话培训新进教师普通话水平应符合教师资格所规定的普通话等级要求全体教师都要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对普通话水平未达标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校长(园长)进行普通话培训,使其达到规定标准开展国家级和省级中华经典诵读教育骨干教师培训

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培训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列为学校机关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内容,加大培训力度开展多层次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训,满足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业务培训要求

进城务工人员普通话培训推动用人单位劳动就业服务部门和进城务工人员输出输入地相关部门对务工人员进行普通话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

基础建设

()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

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统筹管理建立规范化标准化工作长效机制,构建和完善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相配套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体系,加强语言文字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建设,健全规范标准层级

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制订和修订工作重点制订和完善汉字字形及属性普通话语音地名科技术语外国人名地名译写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及评测认证标准;研究制订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标准和国际汉语教育中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主导中国语言文字国际标准的制订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特别是国际标准研制人才的培养

()语言数据库和语料库建设

建设古今汉字全息数据库收集整理中国古今汉字,包括国外应用汉字,理清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推动中国文字的历史传承现实应用及国际传播

建设中国百年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数据库收集整理中国百年来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数据库

建设国家语言资源动态流通语料库继续建设面向语言资源监测的平面媒体有声媒体网络媒体和教育教材等国家语言资源动态流通语料库完善现代汉语语料库

()语言国情调查

开展语言国情调查调查特定地区的语言文字使用情况,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调查机关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行业及其从业人员的语言使用情况,为制定相关行业语言文字政策和满足语言使用需求提供服务;调查手语盲文等特殊语言文字使用情况,为制订完善手语盲文规范标准,提高特殊教育质量提供服务;调查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语言和外语词字母词等的使用情况,加强对虚拟空间语言使用的研究,制定相关政策

开展语言普查建立定期语言普查制度,开展普通话汉字汉语拼音等使用情况普查;汉语方言的种类分布区域使用人群和使用变化状况普查;少数民族语言及其方言的种类分布区域使用人群和使用变化状况普查;跨境语言的分布和使用情况普查;外国语言文字在境内的使用情况普查争取在国家人口普查及其他相关调查中增列语言文字使用状况内容

建立中国语言数据库绘制多媒体语言地图,发布中国语言国情报告促进语言普查数据的开发利用和社会共享

督查服务

()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监督检查和服务

完善社会语言生活监测平台监测研究语言使用实态和语言生活热点,分析语言生活中的新现象,预测语言发展趋势,定期发布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并进行基于数据分析的语言战略研究

打造汉语汉字学习平台整合汉语汉字规范标准及信息资源,提供资源共享技术开放的现代化助教助学模式,服务于中小学教学公民学习和国际汉语教育

建设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督查平台和测查认证系统对传媒出版物(重点是教材工具书)公共场所信息技术产品以及汉字输入系统中的语言文字使用状况,进行规范标准符合性的测查认证和监督管理

建设国家语言文字咨询服务平台和语言文字应用服务系统面向社会开展语言文字政策法规规范标准应用业务等的免费咨询服务加强对网络语言新词新语等的规范引导组织开展外语中文译名的监测规范审定和发布工作

()国家语言应急服务和语言援助服务

建立国家语言应急服务和援助机制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制定应对国际事务和突发事件的关键语言政策,建设国家多语言能力人才资源库促进制订外语语种学习和使用规划推动社会建立应急和特定领域专业语言人才的招募储备机制,提供突发条件下的语言应急服务及时为国家有关部门就我国海域疆域等相关地名和天体命名提供语言文字方面的支持和服务发挥语言社团作用,建立语言志愿者人才库,广泛吸纳双语多语人才,为社会提供语言援助

()手语盲文规范和推广

加快手语盲文规范标准研制加强国家通用手语和盲文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修订通用盲文国家标准,研制通用手语国家标准,研制手语盲文水平等级标准和手语翻译员等级标准根据需求,研究制定少数民族手语盲文加强手语盲文推广运用结合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改革,推广使用国家通用手语盲文培育和发展手语盲文社会服务机构,为听力视力残疾人提供国家通用手语盲文翻译和语音阅读提示等服务加强手语盲文基础研究重视手语盲文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研究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作用

能力提升

()构建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体系

推进和完善普通话水平测试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和汉语能力测试加快推进普通话培训测试的信息化建设和资源建设,推进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适时修订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编写系列普通话学习教材,研制和推行中小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修订和完善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大纲》,完善测试系统,加大汉字应用水平测试推进力度总结试点经验,修订和完善汉语能力标准汉语应用能力测试大纲》,推进汉语能力测试

()提升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提升幼儿普通话水平幼儿园要创设自由宽松的普通话交流环境,引导幼儿学会倾听并能清楚地用普通话表达,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加强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中小学校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加强识字与写字口语交际阅读写作等方面的教学,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注重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全面提高中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要科学设置语言文字相关课程,以提高语文鉴赏能力文字书写能力和语言表达与交际能力为重点,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建立并完善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评价标准分级分类制订

高校学生和中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评价标准和测评办法,

口语表达汉字书写纳入语文教学和评价范围

(十一)提升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提高教师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在教师资格标准中明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要求将语言文字纳入教师培养和培训的重要内容,全面提高教师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提高相关职业人群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健全学校机关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公共服务行业等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职业标准

提倡国民发展多语能力在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根据需要,合理规划,为提升国民多种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创造条件

科学保护

(十二)各民族语言文字科学记录和保存

建设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科学设计,统一规划,调查收集普通话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的有声语料,整理保存和深入开发利用,科学保存中国各民族语言实态

(十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

研制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加快制订社会应用和信息化急需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基础规范标准做好少数民族语言的术语规范化工作

建设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数据库收集梳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历史和文化信息,建设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资源库和传统通用少数民族语言的大规模语料库

(十四)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抢救和保护

支持国家民委完成20种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调查工作,出版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护丛书》。

文化传承

(十五)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

推进学校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经典诵读和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广泛深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书写讲解的社团活动和校外活动组织诵写讲下基层活动,对师生进行诵写讲辅导加强诵写讲的研究,包括诵写讲与语文教育养成教育青少年成长人文情感培养等方面关系和作用的研究探索以中华经典诵读书写教育为基础的诵写讲教育教学方法

建设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社会参与平台继续举办中华经典诵读规范汉字书写赛事等系列活动举办传统节日诵读活动通过对传统节日经典诗文民间习俗的梳理筛选,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运用多种形式予以呈现,增强传统节日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建设中华经典诵写讲资源库遴选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经典诗文及反映传统节日各民族文化的优秀篇章,建设中华经典诵写讲资源库,以诵读书写讲解等形式予以记录保存和展示传播,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传承体系建设

 (十六)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合作交流

服务港澳同胞普通话学习和培训测试根据港澳同胞学习普通话的需求,对港澳同胞普通话水平测试港澳地区教师普通话培训内地和港澳地区学生暑期普通话交流项目提供支持和服务合作开展普通话培训测试的科学研究

推动海峡两岸语言文字业务交流积极推动两岸合作编纂中华语文工具书工作,完善中华语文知识库网站建设,推动两岸语言文字智库合作开展普通话培训测试等项目的实施,举办两岸语言文字学术研讨会及语言文化交流论坛,继续开展术语和专有名词等的研究规范工作,推动异读词审音汉语文本简繁转换系统研发字词对应数据库研制等方面的合作实施两岸青少年语言文化交流项目

鼓励海外侨胞来华学习汉语举办海外华人华侨子弟母语寻根夏令营活动,实施海外华文教师普通话培训工程

加大普通话培训测试的海外推广力度深化与境外相关机构在普通话培训测试汉语口语水平测试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拓展在境外的培训测试范围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与国际汉语教育海外华文教育的有效对接

第四章创新与保障

创新理念思路

更新工作理念适应时代发展,积极培育和树立语言文字的新理念语言文字是国家的战略性文化资源,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性资源;推进语言文字事业科学发展,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备条件,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核心利益的战略需要,是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迫切要求

转变工作思路语言文字工作要拓宽视野看作用,融入发展促发展,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主动与包括教育工作在内的经济社会发展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努力探索新的事业发展增长点和工作着力点,在提供支撑和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推进自身的发展

完善工作内容语言文字工作要自觉履行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基本职责,努力实现工作内容的拓展,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方式,做好语言文字社会咨询服务工作,坚持监督检查与社会服务并重;要注重语言文字工作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注重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质量水平的提高,加大投入力度,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扎实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注重发挥语言文字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创新工作机制

建立和完善全国语言文字工作政府主导语委统筹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对语言文字工作的主导责任,切实加强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要切实履行统筹职能,充分发挥语委成员单位的作用,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支持,建立和完善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协调有效的工作机制,从体制和机制上确保语言文字工作的有序开展

建立健全语委议事机制建立健全语委全体会议语委咨询委员会外语中文译写规范部际联席会议及专家委员会,以及各专业机构专项工作组等制度或组织充分依靠各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充分发挥专家群体的才智和作用建立健全语言文字及相关领域学术团体和社会组织,积极支持其开展或参加语言文字方面的宣传教育学术研究业务培训合作交流维权自律等活动

创新管理服务

依法加强监督检查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要求纳入地方各级政府行政执法督查范围,建立综合执法机制,完善和细化执法程序和标准,切实依法加强监督检查充分尊重和依靠人大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健全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监督执行机制

建立长效协调督查机制将语言文字工作要求纳入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年度工作总结和相关干部考核范围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将语言文字规范要求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普法宣传教育机关行文规范教育督导新闻出版编校质量广播影视制作播出质量工商行政监管和城市市容管理等范围,并建立相应机制或制度

创新监督检查方式加强和改进行政督查的方式和手段,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和实效探索并建立运用法律行政教育科技自律等综合手段实施督查的新体系建设基于数字网络技术的,覆盖广泛查询便捷的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应用监督检查与服务网络平台,实行科学有效的监督检查

创新服务方式通过协作机制或联席会议制度等方式,为经济民政国土民族外交国防等部门提供语言文字业务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核心利益通过与学校学术团体社会组织等单位的合作,为相关行业提供语言文字方面的专业培训职业培训和评估测试等服务通过网络服务平台各种媒体和相关社会活动,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语言文字咨询服务和应急援助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结合文化产业发展,注重开发语言资源,支持发展语言产业,为社会提供多样化语言文字服务

扩大对外开放

进一步扩大语言文字工作的对外开放程度通过多种途径加强语言文字的对外交流和传播,扩大中华语言文字的国际影响力,拓展中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建立健全与相关涉外机构对外传播机构的协作关系和协作机制,通过孔子学院教学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活动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对外汉语培训对外传播媒体和新媒体的宣传报道,以及节目交流民间外交青年交流活动等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主动地对外传播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中华文化,为展示当代中国和平发展的国家形象和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的理解信任发挥积极作用

强化人才保障

创新管理队伍培训方式建立培训制度,通过举办中央普通话进修班”,实施中青年骨干海外研修计划语言文字管理干部岗位培训和专题研修测试员提高培训等项目,对语言文字专兼职管理队伍开展上岗培训和定期轮训,建设高水平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和测试员队伍以现有资源为基础,建立国家级培训基地

加大专家队伍培养力度通过科研资助出国研修重点培养等方式遴选培养一批优秀的语言文字专家,改善工作条件,完善用人机制,进一步发挥专家学者在学术理论和政策研究规范标准研制和咨询服务中的作用

健全奖励制度对在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

提高科研水平

发挥科学研究的支撑作用围绕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语言文字方针政策规范标准,以及社会语言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对策性研究,为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智力支持加强科研管理和机构建设积极整合相关研究力量,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学术团体的作用,重点建设好国家语委科研基地建立和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提升科研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重视研究成果的共享和社会应用加强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注重培养扶持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物,支持其开展学术业务研究与创新提升学科地位和学术影响力促进语言学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的现代化鼓励跨学科跨领域开展研究,鼓励协同创新

加大宣传力度

创新宣传方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学习宣传纳入普法规划和普法教育内容继续开展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创新活动内容载体和方式,推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提高普通话普及程度编写有关语言国情语言文字政策法规和规范标准等系列普及丛书

构建宣传体系加强语言文字网站报纸期刊和出版物等宣传阵地建设,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创新宣传手段,加强舆论引导,注重对社会关注的语言文字热点问题的宣传解释,营造有利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和规范使用的社会环境

保障经费投入

建立健全语言文字事业经费投入机制加大对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经费投入力度推动各级财政加大对本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的经费投入,增加农村边远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经费投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地区间建立对口支援和互利合作关系设立语言文字事业发展基金,支持多渠道筹措经费,鼓励企业团体个人捐赠

本规划纲要的实施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

言文字工作部门),协同单位是语委成员单位和有关业务主管部

各地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和分工,把落实本规划纲要提上

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措施,分阶段有步骤

地组织实施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要切

实履行统筹协调职能,在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统筹安排,

精心组织,协调好语委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工作,全力推进本规划纲要的落实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主办:寿光市教育和体育局 技术服务支持:武汉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天喻爱书人现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400-1166-112  举报电话:(0531)889286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6-5253099    举报邮箱: sgsdjg@wf.shandong.cn   
Copyright© 2021 shg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7008676号-1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